close

如題,我是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第四屆理事長羅運生。這篇文是我的宣誓,是我的政見,是我的未來,是我的回顧,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篇文,足以檢視自己對護理的想像,還有一直以來在這職場打轉的心得。先把本會的宗旨擺在開頭,「希望工會成為可代表護理師、為護理師發聲、免除護理師被壓迫,進而創造友善的工作環境,保障護理師的權利,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讓護理職場更吸引人,而讓護理專業遍地開花。」

濫觴

想當初這真的不在我的計畫之中,而如今擔任這個職務,對我的人生計畫有一些影響與改變。原本希望第一份護理臨床工作做五年,然後就往社區護理、社區營造的方向前進;為什麼是五年?五年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才能夠在這份照護工作上做出一些成績、擁有一些心得、或者說得以稱自己曾經在腫瘤照護上是個有經驗的人。理事長的任期是三年,也就是說明年二月我工作滿五年之時,理事長的任期還餘一年多,但覺得作為工會理事長,我必須在醫院臨床第一線任職才行,才有敏感度去接納理解與處理許多護理師會碰到的勞權問題,那代表著我會做超過五年,而現在的心情也覺得自己適合繼續做下去。隨著工作年資增加,的確會發現愈來愈多護理職場的問題,也會發現要處理的話有無數盤根錯節的因素,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影響我至深而讓我走到這個位置的人,非張子珩莫屬,妳時不時喚起我的初心,用肯定與鼓勵拉著我前進,也在繁忙工作之餘想要懶散的時候給我督促與嘮叨。在一六年的九月我寫過一篇描寫子珩的文,其實我早就忘記了,是為了回顧這段緣分時在硬碟裡搜到的,我點開文細細閱讀,沒想到我們的關係沒有太多改變,從五年多以前就是那樣的你來我往哈哈哈。近來和妳的好幾次聊天都讓人印象深刻,還記得剛要接下工會的時候,我們一起去拜訪了許多昔日的工會戰友,為的是找尋能撐起工會的核心團隊,雖然最後還是從我們的身邊拉了同學朋友加入,但在那些過程中覺得我們彼此交換了好多對護理環境的渴望與想法;還有一次我們從衛福部往台北車站的方向走,走的路上也各自說了自己對護理工作的憧憬,但當然我們都對未來仍有諸多不安全感,不過肯定都有著一些計畫。交接的那陣子,我們也一起跑遍了不同的機關,變更負責人並處理帳戶的問題,一起覺得工會會務好麻煩,也一起把工會接住,真的覺得妳成就我接下這個位子,也成就工會現在的模樣。

而從大學以來的經驗也影響著我,辦護理營的時候因為一場護理博覽會的活動知道了盧孳艷老師,也才慢慢開啟對於護理勞權運動的認識,畢業那年也鼓起勇氣去到無論如河認識了梁秀眉老師,又對改善護理環境的方式有了更多元與細緻的理解。後來開始工作之後,一群厲害的學長姊更開拓了我對工會的各種想像,永遠也不會忘記我們一群人在金山的民宿裡面討論各種各樣的議題,分享著彼此的看法,交流然後製造火花,都希望我們所處的醫療職業環境更加友善更加讓人不委屈。那時候自己很幸運,能和大家一起撐起臺大醫院企業工會,在總院工作的兩年裡,覺得從大家身上學習到很多,也從每一次的事件裡找到成長的契機,每個人都是我的偶像,也都是我努力的目標,愛蓉、佑安、豐慈、君蔚、政廷、韶駿、紹煒、郁雯、亮甫、宗欣等都是。更幸運的是還因此認識了各路工會的厲害人物,也在一次次和其他工會的互動與活動之中汲取到許多寶貴的經驗,成了我成長的養分。其實還是很沒自信把理事長的工作做好,畢竟年紀很輕,認識了許多工會的理事長及幹部們都很成熟很有經驗了,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究竟夠不夠資格坐上這個職位;但也只能相信自己吧,當然還是得持續學習,平時要多讀書,必要的時候也許得去讀研究所才能充實自己的能力。

工會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身邊還是有很多同事與朋友對於工會一知半解,比起每年發護師節禮物的公會而言,我們的存在甚至不為人知,而知道的人裡面又有很大部分有些誤解,「幫忙保勞保嘛」、「都已經繳費給公會了為什麼加工會還要繳會費」、「不就只會搞罷工」、「反正爭取到的權益大家都會有根本不用加工會啦」。哈哈哈要有多惡毒的話都有聽過,希望接著的一些內容能給還不那麼認識工會的你卸下心防,多瞭解一下工會是什麼東西。

先前參與企業工會的運作,會員都是醫院內部的員工,不分職種,不論你是護理師、醫師、社工或是營養部的廚師、主計室的管理員等,都可以加入臺大醫院企業工會;正因為會員都是在同一事業單位下的員工,故討論勞權或相關議題時會影響的範圍大部分就限於醫院內部,為的也是這群員工的權益與利益,比如說協商薪資調整、討論績效制度的修改等,得以爭取和醫院的協商權,並簽署團體協約去約定一些對員工更有利的規定。而當然有時候也會有議題當醫院做出決定後會外溢影響到整個醫療業,比如說支薪疫苗假。產職業工會的會員範圍則限制在同一種產職業,但規模大一些,可能是地域性的比如說台北市、高雄市什麼什麼的職業工會,或是像本會就是全臺灣護理師都能加入的產業工會。我們的目標自然不會是與單一醫院的協商代表權或是勞資會議的勞方代表,而會對著政府政策或法律去爭取護理師們的勞動權益,畢竟我們的會員來自全臺各地,有各種不同的護理師,急性醫療體系中的護理師、社區長照領域的護理師、公衛與檢疫的護理師、校護職護等,我們在意的是居高不下且造假的護病比、防疫津貼施行細則對實務不友善的條文、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提出的新政策會怎麼影響到健保護理費的分配等。

舉例:你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病房護理師,你可以加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你不行加入臺大醫院企業工會,但你還可以加入臺灣護理產業工會。

接著就會被問:「工會和公會有什麼不一樣?」既然這麼在意護理人的政策走向與規則制定,那不是已經有公會了嗎,把公會宗旨攤開:確保全國護理人員權益,提升專業地位,塑造共同願景,引領護理專業發展,維護全民健康。的確某些目標是一致的,但公會和工會的角色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公會作為護理專業的統籌機關,會更看重護理專業的發展與其伴隨而來該有的權益,工會則會從護理師也是勞工的角度出發,勞權議題是我們更在意的,想推動護理環境的改變讓職場更友善讓更多護理師留下來,的確公會也該做,但實際上我們都看得出來公會的使命並不在這裡?提個例子,公會會在疫情期間廣發公告徵用護理人加入防疫志工為這場疫戰貢獻,但工會不會,我們保有南丁格爾的精神,但絕不是燃燒熱情。

再來必須要說,臺灣有三個護理產業工會,除了我們臺灣護理產業工會之外,還有在淡水經營居護所與獨立書店的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以及以直播出名感染力很強的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得承認的是雖然我們彼此分進合擊,但還是因此分散了力量。從前任理事長接下棒子之後,瞭解了過去的歷史,能知道會發展成現在的局面有很複雜的因素,我不敢說要在某一天把三個工會的能量整合在一起,但合作絕對是必要的,這是我當上理事長很希望做到的;而另一個我希望帶來的改變是,確保我們不會變成一人工會,過去可以發現由理事長出頭的現象普遍存在,被記得的會先是理事長的名字,然後才是工會,但我希望工會名字能一起被記住,甚至被先記住,我們有的是一個理監事團隊,大家一起討論一起前進,這才是工會作為團體該有的傳承,而理事長也不需要把所有事情一肩扛著。我們三個工會各有不同的特色與擅長的領域,如果對加入我們有興趣的,不妨直接私訊工會粉專,我想你一定能從中找尋到自己喜歡也接受的一個,讓我們一起為改善護理勞動環境盡力。

今年還有個新目標,我會帶著本會進到上級工會臺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希望作為聯合會中唯一的護理產業工會代表,能提供一些最貼近護理的觀點,並期待未來能一起在推動護理勞動條件改革上努力。也期待臺灣的醫療人員更團結之後,會有力量去和政府與資方談必要服務條款,才得以宣告罷工。畢竟十個護理師裡面大概會有十五個護理師覺得加入工會就可以罷工,可見護理師罷工是多麼讓護理師們嚮往的事情啊(笑);但不要觀望太久喔,工會有一天會祭出禁搭便車條款,如果想要保護好自己的權益的話還是要加入工會啦。

要繼續努力的部分

#護病比

護病比在二零一九年五月一日入法,寫在〈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2條之一,醫學中心需達一比九、區域醫院一比十二、地區醫院一比十五。護病比已經是一個老議題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歐美研究指出,以護病比一比四為基準,每多照顧一位病人其住院三十天的死亡率會增加百分之七;我將她列在這邊絕對不是為了炒冷飯,而是我們的政府與社會不行再不正視臺灣畸形護病比的問題了,定義根本錯得離譜且並未與時俱進作調整。隨便問一個護理師護病比怎麼樣?會怎麼計算?與政策裡面寫的公式大相逕庭!

目前臺灣政府的護病比指的是「全日平均護病比」,是將「該月所有病房之住院人數加總(急性一般病床數x佔床率x3)」除上「該月每日上班之各班別護理人員數之平均」。是不是完全看不懂呢,沒關係,簡單來說有幾個問題:一、該公式計算的是床數而不是病人數,如果今天有六個個案,出院兩床再接兩床新病人,被計算的數目會是六,而不是八,意思是出二入二也就只是耗費兩床的心力而已,但真的是這樣嗎?二、分母採用的是每月每日每班護理師人數的平均,概念是某天白班如果一比二、小夜一比十、大夜一比十五,那得到的平均就是一比九,還要將這每天的平均再整個月平均起來,才會得到最後的護病比資料,但這樣的平均護病比,真的能反映臨床照護遇到的問題、真的可以呈現實際的護理品質嗎。在美國加州,護病比是即時的、是直接的、是護理師能自己掌握的、是無時無刻的(At all times),當身為護理師的你到班的時候,發現當天你要顧的個案數有六個,超過規定的護病比一比五,那你可以直接向主管表示不要上班,因為已經超過法定護病比的床數──這才應該是護病比入法之後的職場啊。

而最讓人哭笑不得的,大概是該法的第三點,要求醫院每個月必須公告前一月份的護病比。所以,就算上個月的護病比有多麼糟糕,那也都過去了,該月份護理師該過勞的也都過勞了,事後公布護病比有什麼用處嗎,事後公布還會有任何一家醫院違法嗎,事後公布有助於改善護理職場環境嗎。想當初護病比法制化是工會力推的目標,只可惜行進到現在,護理人沒有從中得到任何一點好處。關於護病比的討論,相當推薦大家去追蹤 @台灣ㄟ護病比 粉絲專頁,裡頭有詳盡的關於護病比的政策討論與法條交流,也提供了對於這樣護病比制度的一套建議喔,尤其是「我們與護病比惡法的距離」共四本相簿懶人包必看。

我自己對改善護病比很感興趣,總覺得如果今天護病比能夠改善,能夠每個班都是相同的護病比,絕對能大幅提升護理品質,也更能留住護理人才;當然這是把目前護理職場的問題簡單化了,才會覺得單純改善護病比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我仍然覺得持續推動改善護病比是必要且重要的。曾經和不少夥伴討論過,想要在病房單位架設護病比的資訊看板,讓來住院的病人與家屬看到「喔!今天顧我的護理師顧12床!」除了能理解護病比居高不下之外,也希望讓更多社會大眾理解當今護理師工作的實況;還試圖和懂資訊的親友聊到能否建置一個系統,讓一個單位護理師來上班打卡之後,能自動計算當下的病人數量而將護病比顯示出來,最好能在護理站上方掛一個螢幕,提醒著所有病人自己會被分到多少分之一的護理師,進而提高大家加入護理職場改善運動的聲援的意願。護病比資訊的揭露,也有助於讓各家醫院的護理師能夠去比較不同職場的護病比,也讓醫院主管們發現這將是某場人力運用與規劃的大比拚,也許能愈激勵愈有良好的護病比。這樣的想法已經不知道被多少人打槍了,但仍然想要把她寫進來,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嘗試。

題外話:當今天護病比真的達到每班都一比四的時候,身為護理師的你會願意把護理品質做到逼近一百分嗎,還是你會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我得先說,我願意,而且這是我現在就已經在做的事情,我會盡力提供良好、更好的護理品質給我的個案。

#護病比入法之後 #護理師在排除84條之一責任制適用外之後

這一兩年參與工會運動,總覺得我們用盡了力量去推動一個理想的目標,過程中有許多阻礙與爭論,與政府及資方不斷拉扯著談判的底線,明明最後得到了一個不那麼如想像中好的結果,但這個爭取的行動就會耗弱,熱烈討論的風氣也就散掉了,要再興起一波已經變得困難,護病比法制化就是個半吊子的入法,而其實護理師排除在責任制工作之外適用勞基法也是。護理工作是豐富的、是多元的、是保有彈性的、是需要依個案需求做調整的,病房的動向如何也牽動著護理人力的安排,但脫離了責任制的適用,一部勞動基準法套用上來是適合的嗎,好像就沒有人持續討論著了,何況勞基法在這幾年持續修改,對護理職場是否更雪上加霜卻不得而知。很希望工會能夠負擔這樣的議題追蹤工作,畢竟這完全屬於我們的守備範圍,如果能掌握更細節的實際工作樣態,我想才會有助於將來在需要的時候能提供貼近基層與實際狀況的建議;但我現在似乎也能理解為什麼單單一個議題的推動就需要用上洪荒之力,後續追蹤與更新青黃不接,我和夥伴們都還有自己的工作與課業要顧,經營工會真的不是容易事。

#護理職場友善營造

護理職場的險惡我想所有護理師從還是護生在實習的時候就體會過,總會有些單位有面惡的護理師,這還不打緊,往往還會有些人是心也惡,在工作上除了會對同儕施加壓力之外,有些前輩還會仗著自己資深而以各種形式的樣態霸凌新進護理師或資淺同事,比如說交班的時候故意不聽、明明是交班後才發生的事情卻要上一班去處理、當班該做的事情卻沒有做而拖給下一班……等,這些年接到的心情抒發或認真申訴的都不在少數,許多事情聽來覺得很誇張,總覺得護理友善職場的營造需要一個縝密的長期計畫。

還記得我們剛畢業到職場上闖蕩的時候,同學都會分享自己單位的臭臉學姊或是兇猛的臨床教師,有些心情分享可以聽出來學姊是愛之深責之切,但有些故事則會覺得學姊真的在針對他,難道當初新人期的時候做臨床工作就能很上手嗎。常見的刺激語句像是「這不是基本護理學的內容嗎,怎麼還不會」、「你執照是怎麼考到的」、「回家到底有沒有看書」、「你為什麼都不問問題?是都會了嗎?」其實也很常聽老母說所有的職場都一樣,老鳥欺負菜鳥是常有的事情,新人本來就要皮繃緊,有什麼閃失是很容易被放大檢視的,但如果認真地把份內的事情做好,其他同事都會看在眼裡的。不過我還是很希望護理職場是個友善的職場,大家都是富有同理心的護理師,對待同事多一些傾聽與理解是可能的。

一直記得一句反霸凌的標語,「我們要為自己和別人站出來」,當在單位遇到疑似是職場霸凌的時候,可能會很委屈會想哭,還是建議要找和你同期的夥伴或比較熟識的學姊長諮詢一下整個事件,如果對你惡言相向或做出相關行為的同事真的是故意的,那希望你能鼓起勇氣去和護理長討論,畢竟那樣的同事不會只欺負你,也可能霸凌其他人。那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也可能這麼做之後會影響到單位的風氣,甚至待不下去了,但我覺得能當站出來的那個同事是重要的,有的是力量,有的是勇敢,而工會永遠都會支持的。我的想法是,要改變現在這樣的護理職場環境,必須要有一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有點像是公會數年前的「叫我護理師」運動,雖然這類的運動看似沒有很實質的意義,卻能帶來相當樸實無華的效果,但待我和夥伴們仔細想想如果要推動職場友善的話有哪些方式可以進行。

#新人訓練 #我需要幫忙

算是接續前一個目標,還記得幾年前,應該就是畢業那年大家進到職場開始工作,陸續感受到身為新進護理師的我們有多麼的慌張與恐懼,如果沒有同學們彼此的照應,真的會很難撐過新人期。士婷曾經提出一個想法,想要有一個組織或平台,或是資訊交流的地方,能夠提供一些新人秘笈或教戰手冊,讓初出茅廬的護理人們不那麼容易打退堂鼓。

這其實是一個很巨大的計畫,因為各家醫院各個單位的工作習慣不盡相同,雖然可以提供一個模板包含了所有我們覺得身為新進護理師最可能不會的內容,像是心電圖的判讀、異常檢驗數值的辨認、急救技術等,但仍有賴各單位的學姊長們提供第一手的資料才有助於剛到單位的新夥伴更快上手更好適應。如果能有一個護理資訊交流的社群或大平台呢,是不是就能匯集這大量的資訊,也供大家自由檢視與撿拾自己需要的內容。我們工會也曾討論過這樣的計畫,目前護理人們各自掌握的資訊並不流通,也是造成了大家的力量分散在各處的原因,但目前我們實在沒辦法負擔這樣的工作量。不過在去年十月底的時候,靠北護理師粉專有分享了一款蘋果系統專門的app,請搜尋「護理站」,是一個臉上有花的可愛護理師插畫圖像,提供了一個護理師專屬的需實名認證的匿名社群,可以交流職涯訊息、分享工作與生活的趣事、當然還可以繼續靠北自己的醫院或主管,想邀請有蘋果手機的朋友去下載來使用看看,然後請來分享使用心得,作為將來是否要投入到這塊領域的考量。

但也得要承認,這一兩年直到自己也開始帶領新人,才能體會到當年學姊長們的用心良苦,雖然自己總是在過程中不斷地在心中默念「不可以生氣!不可以生氣!」但就的確有時候還是讓人感到好氣,只能跟其他同事抱怨,卻默默成了小時候那種討人厭會說學弟妹閒話的人,哈哈哈我真的感到很抱歉,每次都在意識到自己快變成那樣的前輩的時候,意外地在病床邊又嘆氣又笑出來,然後學妹還把我的嘆氣理解成是我對她的失望,果然帶新人是重擔呀。

#勞權教育向下扎根

這是我從大學的時候就一直很好奇的事情,為什麼學校都沒有教我們開始工作之後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勞動權益,後來才發現所有的校系都不會將這類的課程視為重要或必須,我想是目標不一樣,人才的養成是學校重視的,職場的眉角不是,這也是造成現實休克的主因,但我覺得這可以是工會的目標,而剛好這任的夥伴團隊們也認同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這三年我們會盡力爭取去各個學校分享勞權的機會。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護理人加入工會,一起為護理環境的改善奮鬥。那天剛好和子珩打趣地聊到,「要不要辦營隊?」我只能說,這個想法真是星星之火。

#國際交流

當了理事長才知道,臺灣護理產業工會是全球護理工會(GNU)的會員,所以每個禮拜都會收到來自國際的護理勞權相關消息,而這兩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更是代表本會參與了好幾次全球的連署,如疫情爆發之初向世界衛生組織呼籲要更新照護Covid-19個案的指引,如加嚴個人防護裝備及安全措施,且捍衛護理師的健康要求需更重視我們的安全,才可能保護全球民眾的安全、關注東京奧運即將開始但疫情仍然嚴峻的日本的護理師權益,呼籲若無法做好準備必須停止辦理奧運、後疫情時代的到來各國政府爭相搶疫苗,我們也參與了連署要求世界貿易組織重視疫苗公平分配的議題等,有時候從中得到一些很不同的觀點,是我身處臺灣完全不曾想過的事情。

而我們也是美國全國護理工會(NNU)的友會,連續兩年子珩都有一起參與全球護理工會共襄盛舉的線上論壇,因應疫情的緣故,這兩年的主題多半圍繞在疫情之下護理師該怎麼因應、或是大家是如何在這樣的艱辛中度過,作為一個強健的國際護理師網絡,從中真的能得到很多刺激,能彼此切磋相關議題要怎麼處理,也學習該如何經營一個強而有力的工會。我的英文能力算是很普通,所以一定要繼續加油練習英文,希望在這三年要加強國際交流的部分,和他們架起的橋樑是前任每位理事長的辛苦付出,我一定也要維繫好這樣的革命情感。

#護理專業值得更好的對待

我的身邊真的有太多太多很棒的護理師,有總是把病家擺在第一位的學姊、有不喜歡說但身體力行非常紮實且溫暖的學姊、有動作快速但仍確實的還能來幫忙大家的學姊、有會因為病人的一句話而哭而大笑的學姊、有非常重視清潔護理總是接班時獲得相當乾淨的病人的學姊、有叨唸著卻有像媽媽一樣關愛病家與同事的學姊、有在意病人與家屬在接受病情惡耗時的情緒反應且願意陪著聊一聊的同事、有醫師醫囑亂開一通說什麼也要盡力抵抗的同事、有聽交班的時候光是聽病家的故事就掉淚的同事、有很熱愛護理而願意全然投入把照護做到最好的同事、有認真於專研護理專業並加以運用各種工具希望讓大家工作更順暢的同事、有完成護理進階且全方位都厲害而被單位重視的同事、有帶新人總能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同事、有工作了一段落想要再往更深的領域鑽研而讀研究所的同事,實在不勝枚舉,想說的是,我所認識的這些護理師們,他們所擁有的護理專業絕對值得擁有比現在更好的對待。

護理師的薪資雖然以社會新鮮人來說是算高的,有很多的大學畢業生都領不到這樣的薪水,但如果把醫療專業人員的薪資拿出來比較,護理專業真的只值得這樣的價錢嗎。時常在工作的時候會被病家揶揄地詢問,你們護理師薪水不是很高嗎,一個月都五六萬起跳,我都說沒有那麼高,而且護理師的工作值得拿到更好的薪水。但實質上該怎麼做,我覺得我還得要繼續學習與探索才知道要採取什麼策略,像照護司要求要再提高健保補助中的護理費比例、或和各自醫院簽立團體協約訴求調高護理師薪資,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更好地為護理師們謀福利,不過我會持續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護理師的自我認同與在社會上的地位也是我希望能扭轉的,已經認識太多護理師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醫療專業,但是我想告訴你們,護理專業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所做的每個護理措施、每個衛教、每個傾聽同理都是有意義的,而且我們的工作幾乎無法被其他醫療專業取代,如果你還是一直有可以被替代的感受的話,還請你私訊讓我來跟你聊一聊,這有兩種情況,一是你真的是一個太沒有自信的人了,二是你的護理專業還得要持續發展才會達到自己運用起來如入無人之境的感受。最想改變的是,每個病家對護理師說的話十句有九句「你們好辛苦」,但我想聽到更多的是稱讚我們的專業有多厲害、多溫暖、多幫助到他們,然後願意在聽到一些護理職場糟糕的事情時,願意同仇敵愾一下哈哈,才能讓社會和護理師站在一塊,當未來要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時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想當初想要做一款護理桌遊就是希望透過不同的媒介來讓更多人認識與理解護理工作,而願意和我們一起推動改變呢。

說了那麼多,護理這條路走來真的辛苦,好幾度萌生離職的念頭,但都在病家與學姊同事們的鼓勵下繼續前行,現在還走上了工會理事長這條路,不曉得會不會愈走愈孤獨,但只要前方還有可預見的光、後方還有掙扎著想要趕上的夥伴,我就會持續走下去。真的很愛護理工作呢,去年在訪談之中說我的另一半是護理,事隔一年仍然覺得愛意濃烈,好希望她好好的,讓更多護理新血願意投入、讓更多護理老手願意留下而不擺爛。在意的事情真的好多,未能列入的事情還有像是學士後護理的執行成效、護理專業階層不明確等,只能等有空的時候再來寫寫對這些事情的看法了。

傳承

如果你看文章看到了這裡,真的要給你鼓勵,居然能夠一鼓作氣看我這樣像阿婆纏腳布的長篇大論,哈哈哈,而當初會接任理事長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要擺在最後的這邊再說,那就是「傳承」,我要讓工會持續運作並在未來的有一天把推動改變的棒子交接下去。前面所提的所有任務與目標,其實都不及這個重要。而每次談到傳承,我總會想起升大四暑假我們辦的護理營,並不是因為念舊,而是那次的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傳承。接下來工會要大力舉辦勞權教育也正是這個原因,要推動改變真的不行只靠我們這麼小一群人,而是需要更多護理人加入才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力量來造成轉變。

這兩年多來為了維持工會會務也是學會了一些很酷的技能呢,像是在郵局寄大宗郵件要寫兩聯單、在蓋關防的時候沾印泥的方式要用刷的不是按壓的才可以吃更多印泥才蓋得出來、我是收據黏存單黏貼小幫手、更改組織統一編號的負責人要到稅捐稽徵處辦理而不是國稅局、不是在本行臨櫃領錢就需要通提密碼、發公文簡單來說不過是寫一封比較有模有樣的信等,覺得自己的人生也開始愈來愈有趣了呢,好開心。

再次謝謝子珩,我對妳的愛無以名狀,也要謝謝現任的幹部夥伴們,佳玲、彥伶、紹清老師、士婷、譯閎、佳琪老師、怡菁、維維、威威,更要謝謝我的同學朋友學姊學長還有同事們對我的支持,我知道有些人對工會很反感,但你們還是願意和我玩在一起,也要謝謝我的主管們,總有著海納百川的大肚量接受我時不時的文字建言。謝謝我家老母和老妹,雖然覺得不懂我搞這些幹嘛,但還是說了「哥哥是somebody了」的這種話,給我很棒的支持。還請大家繼續用以往的方式對待我就好,我還是那個運生,也還只是那個運生。

 

arrow
arrow

    滾滾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